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优秀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此,学院努力从团队建设、师资建设、学科规划、专业建设、成果积累、基地建设、研究生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专业融合、科研项目、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等各方面整体出击,使学院学科建设形成系统、立体发展形态。
一、学科规划
规划是学科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学院发展,规划先行。因此,学院组织专家团队作出《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区域一流学科建设规划》、《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学科建设规划》。为贯彻落实“以本为本”,回归本科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的精神,学院逐步实施《美术学院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工作规划》。
按照学校实施区域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指导精神,美术学院作出区域一流学科建设规划。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为: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树立特色、品牌意识,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强化质量观念、特色观念、效益观念和素质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观念,注重质量工程、教学改革和科研创作,增强办学活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市场相结合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使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明确区域一流学科建设定位为:以特色重点学科“美术学”专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专业协调发展,突出特色优势,提高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建设为我省独具特色、学术内涵丰厚、质量层次高的优势学科。进一步强化民族文化元素植入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办学定位,逐步提升为西南地区特色鲜明、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制定一流学科建设战略目标为:以“美术学”为主导,大力建设好设计艺术类专业,随着我省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实用性设计艺术类专门人才。
重点学科“美术学”专业教学、科研团队,长期从事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绘画造型艺术研究等项目,力争取得第二阶段具有影响力的成果。设计艺术类学科正在实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民族民间美术技能研究等项目。将针对性地进行: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传统世居民族建筑研究、当代艺术与传统视觉文化研究等项目。
学院已经通过三年时间谋划好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学校已经将艺术设计授权点纳入明年申报计划,争取在明年三月申报成功。
二、师资队伍
学院认真分析了师资队伍现状:学院人才构成丰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大师、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管专家、二级教授留学经历教师、博士等人才均有。但面临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教授职称教师即将退休、高层次人才数量较少、部分专业师资短缺等问题。
因为艺术类学科博士人才十分紧缺,因此学院多措并举,积极实施引进工作。借学校参加贵州省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人才招聘大会,学院行政负责人亲自前往招贤纳才;并走访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发出人才需求信息;学院还通过(全国)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书画协会高等美术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学会等会员群发布博士人才招聘信息。最终,学院成功引进罗霄、陈洁、郭兴旺、曹万平四名博士。四名博士的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背景均较好,分别来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因此,学院顺利完成学校下达学院的博士人才引进计划。同时,学院还开展了推进五名工科博士到学校的工作和短期引进一名土木工程博士的工作。学院积极做好了引进博士的后勤服务工作。并外送一名教师到韩国攻读博士学位。至此,学院在岗和在读博士已达11人。
为解决职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学院积极做好服务和向学校争取政策,鼓励教师申报职称。2019年,教师申报教授职称2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
学院为吸取校外优秀教师资源,同时支持兄弟院校硕士点建设,经外校美术院校推荐,院学位委员会研究,报学校学位委员会通过,遴选校外专业型硕士生导师7人。
另外,学院聘请院聘客座教授3人。即书法兰亭奖获得者薛连桐,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方聪、任国均。通过引进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课堂传授技能,弥补了专业教师技能的不足。促使学院教学体系与民间艺术的碰撞,形成多元共存、兼收并蓄的学术氛围和教学观念。
学院作好了师资队伍培训计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或能力、素质提升培训。2018年,教师参加各种培训12次,达15人次。
美术学院2019年教师培训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培训活动名称
|
时间
|
地点
|
主办、承办单位
|
参加人员
|
备注
|
1
|
第八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高级研修班
|
4.05-1.15
|
北京
|
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
|
熊爱琳
|
|
2
|
中国美术家协会2019中青年文艺骨干创作研修班
|
6.20-6.26
|
重庆
|
中国美术家协会
|
夏玉清、谷旭
|
|
3
|
2019年贵州民族大学处级干部培训班
|
7.2-7.10
|
河南
|
贵州民族大学、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
|
范昭平
|
|
4
|
2019年贵州民族大学处级干部培训班
|
7.5-7.13
|
河南
|
贵州民族大学、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
|
高璇
|
|
5
|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全国三维数字化高级师资研修班
|
7.14-7.22
|
桂林
|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
王翠华
|
|
6
|
摄影基础与商业人像摄影
|
7.15—31日
|
成都
|
成都蜀源影像摄影培训学校
|
杨春华
|
|
7
|
贵州民族大学教务处赴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研究导向型教学》研修
|
7.16-7.22
|
苏州
|
贵州民族大学教务处 西交利物浦大学
|
熊爱琳
|
|
8
|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全国三维数字化高级师资研修班
|
|
北京
|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
|
向艳丽
|
|
9
|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师资交流活动暨高校培训班
|
8.20-23
|
上海
|
文化与旅游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
陈梅
|
|
10
|
贵州中青年文艺骨干专题研修班
|
11.10-11.15
|
天津
|
贵州省文艺界联合会/贵州省省委宣传部
|
夏玉清
|
|
11
|
贵州高校及科研机构社科规划管理骨干培训
|
11.25一12.1
|
厦门
|
厦门大学
|
刘盛玲
|
|
12
|
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贵州美术培训班(中级)
|
12.11-20
|
习水土城
|
中国文联、中国美协
|
陈荣芳、胡红春、徐青
|
|
三、团队建设
美术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及学术团队建设,认真规划、实施一流学科建设、科研创作团队建设,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保障就业率。除了鼓励教师申报教改团队外,还积极申报贵州民族大学第十批学术带头人,申报的三个学术带头人均获批通过。一是王杰教授申报的美术学学科艺术创作方向,成员为:王杰、孔阳、韩亚明、王仕明、熊鹤、熊爱琳、陈向向、郑丹青、陈荣芳、马艺丁、王燕妮,共计11人。二是周庆伟副教授申报的美术学学科民族美术方向,成员为:何国富、黄 荣、罗 宵、谷 旭、夏玉清、刘盛玲、熊爱琳、王仕明、向艳丽、刘竹枝,共计10人。三是范昭平副教授申报的设计学学科民族民间美术及其创新设计方向,成员为曾瑾、朱小英、陈梅、潘淘洁、王莹莹、唐媛、管郁静、林德勇、郭安、桑童、赵慧亮、胡兮,共计12人。民族民间专业申报校级民间工艺美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获得立项。
学院全力作好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成员的培育工作,力求扎实构建学术团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民大美术现象”和“民大美术家群体现象”注入了新的内涵,让“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的摇篮”和“贵州美术创作基地”发挥更大的社会贡献度。
三、专业发展
在一流专业建设的大潮下,不进则退。学院把一流专业建设作为了今年的重头工作。就师资、成果、办学条件等综合考虑,经过认真分析和研判,学院决定美术学学科和设计学学科各报一个专业,促使两个学科平衡发展。最后,以周庆伟领衔申报的美术学专业和以陈梅领衔申报的民族民间美术专业均通过学校评审报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厅参评,获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四、硬件建设
为支撑学科发展,保障教学所需,学院积极向学校申报科研教学设备经费和实验室维持费十多万,增加了电脑、多媒体、铜板画清洗槽、手写台、线拍系统、扫描仪、清洗区操作台、焊接区操作台、珐琅烧制区操作台、制氧机、电弧点焊机、雕刻刀磨刀机、小型摄影棚器材等设备。学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用好实验室维持费,保障实验教学所学的耗材。初步建设完成的10间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形成工艺美术类工作室群。但因协议和经费原因,相关人员尚未入驻。学院已经向学校递交报告,有待近期研究落实。同时,学院充实了图书资料室的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等资料。学院已经和相关教师达成协议,通过其资源每年向图书资料室充实美术类专业的几个核心期刊合订本,以方便师生查阅。
五、成果积累
学院2017年、2018年均制作了《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集》,为积累学术成果,提供yl6809永利可研究、学习的资料,今年继续设计制作《美术学院2019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集》。为支撑学校博士点项目申报,以民族题材为主要内容的《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少数民族题材教师作品集》、《贵州民间陶瓷研究》两部专著即将出版。拟设计、制作非遗培训班学员优秀作品集。学校收藏了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品创作人才培养”学员的创作和部分习作作品,以作为研究和教学范例及成果展示。教师、本硕研究生各项科研成果记录、整理、存档工作较往年更加完善。借研究生工作站结项之机,整理完成2015、2016、2017级硕士研究生的相关成果归档工作。
六、基地建设
学院立足自身建设的研究基地和民间美术展示基地,结合“产学研”开展校地、校企等合作共建,创建实践、实训平台,提升创作、实践、生产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2019年,学院以学校为申报主体作好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学校”创建申报工作,有望获得立项。2019年,与贵州班珞生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广电新媒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并开展实则性工作。学院将着力打造好现有和新增的实践基地,确保基地的有效使用和开展扎实的教学、实践工作。学院与多彩贵州文创园、新力百货、广州高铁传媒、双龙古镇投资开发等公司正在洽谈合作关系,以各种合作、研究、开发模式拓宽创新发展路径。
七、项目带动
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包含实践应用和理论研究两翼。理论研究对学科建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源泉。2019年,学院实施的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艺术大数据可视化网络传播平台》,整合了校外、省外名家的学术资源和博物馆、地方政府等的实体资源和研究资源。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各级媒体报道,扩大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和美誉度。2019年,学院举办非遗“贵州少数民族刺绣技艺普及培训班”,学员50人,获得横向课题经费50万;举办“刺绣技艺及创新拓展应用研修班”(国培),学员20人,获得横向课题经费70万。非遗培训相关工作有效传承了优秀民族文化,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培养了传承人才和创新设计人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贵州少数民族刺绣技艺普及培训班”走进特殊yl6809永利-yl6809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学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两个班的培训成果在贵州美术馆展出后,得到文化和旅游厅领导、专家、民众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学校在传播民族文化、促进非遗传承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与实力。今年实施的两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一期为同样在学科建设上有直接和间接的助推作用。在教学中引进的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成为学院、yl6809永利发展的资源,培训的学员也成为学院学科发展的重要资源。科研项目的实施,有效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并取得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民族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学院组织师生为贫困村落绘制壁画,开展民宿设计大赛、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校农合作创意设计大赛、乡村文化建设、景区导视系统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学院师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了社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